市投资局《重点产业精准招商工作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奖体育府办公厅
2020年8月18日
重点产业精准招商工作方案
投资合作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落到实处,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产业精准招商,进一步推动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一)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到2022年,形成5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5户,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500户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户、制造业创新中心10个以上。激活存量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增资扩能,力争各产业本地配套率年均提升五个百分点。
(二)产业招商力度不断加强。支持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招商活动,举办和参加的专业招商活动占全部招商活动比例不低于80%。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实际引进内资、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7%,到2022年分别达到4200亿元、86亿美元;产业相关高层次人才达到1500人。
(三)产业招商质量不断提升。到2022年,新增实际到位资金中,全市及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明确的重点产业占比不低于50%;投资亿元(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及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行业隐形冠军、独角兽等符合我市重点发展产业定位的优质项目个数占比不低于10%。
二、重点任务
在市加快现代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按照“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管产业就要管招商”的原则,依托产业工作专班,通盘考量、链式招商,加大重点产业精准招商工作力度,推动形成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格局,实现“双招双引”新突破。
(一)电子信息产业。依托高新区、西咸新区,围绕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两条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加快招引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引进国内外知名终端厂商,发展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显示屏等智能终端,形成“终端设计+部件配套+整机制造+终端应用”产业体系。到2021年底,引进1个10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到2022年底,引进2个10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4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二)汽车产业。依托经开区、高新区、西咸新区,围绕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3条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以百万辆汽车产能为目标,吸引国内外整车企业落户,扩大整车产能规模;围绕陕汽商用车和吉利乘用车,以零部件产业聚集为目标,提升本地化配套率;以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为目标,吸引汽车电子、关键核心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等项目落户。到2021年底,引进2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到2022年底,引进5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三)航空航天产业。依托经开区、航天基地、航空基地,围绕整机研发制造、航电机载设备研发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航空维修培训、无人机、通航产业、航天技术应用、卫星及应用等8条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围绕航空加工、制造、航空研发检测、C919飞机生产进行针对性招商;招引大型飞机上下游零部件配套、关键部件研发生产、飞控与航电系统等领域的项目;招引一批商业航天创业企业,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建设银河航天卫星制造产业园、星际荣耀火箭研发设计中心,构建航天产业生态。到2021年底,引进1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到2022年底,引进1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依托经开区、西咸新区、高新区、临潼渭北现代工业新城,围绕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中低压输变电设备、光伏风电核电等电力装备,能量转换设备、压缩机等通用装备,盾构机、铺路设备、矿山设备、燃气轮机、油气输送等专用装备,整车装备、关键配套体系、检修运维等轨道交通等4条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围绕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无人机、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电气装备、新能源环保装备、能源加工装备等领域,加快招引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打造产业集群,形成高端制造产业聚集区。到2021年底,引进1个10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到2022年底,引进3个10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五)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依托经开区、航天基地、西咸新区,围绕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光伏、风能等4条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稀有金属材料重点围绕钛合金和高温合金、超导线材及磁体等产品,加快招引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高分子材料加快引进精细化工品、专用化学品、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企业,完善聚烯烃等领域产业配套;光伏产业加强上游原材料及下游储能装备等配套企业的招引,完善光伏产业配套;风能产业重点引进风电总装龙头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到2021年底,引进1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到2022年底,引进3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六)生物医药产业。依托高新区、西咸新区,重点围绕中(成)药、化学和生物药、医疗器械制造等3条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围绕生物药、中药、化药、医疗器械、CMO、CRO、CDMO等领域,加快招引相关企业和项目,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基地,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空间布局、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产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到2021年底,引进2个5亿元以上合同项目。到2022年底,引进1个50亿元合同项目,5个5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七)五大新兴产业。依托高新区、经开区、航天基地、西咸新区,聚焦人工智能、5G技术、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与云计算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研发及产品制造、5G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3D打印、工业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3D打印、AI研发、齿轮组件、减速器、数据中心等产品,加快招引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到2021年底,引进2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到2022年底,引进1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八)现代金融产业。依托高新区、浐灞生态区、西咸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国际港务区,围绕银行、证券业、保险、信托、租赁、期货、基金、资产管理、金融科技、第三方支付等行业,加大法人金融机构新设力度,大力引进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支持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到2021年底,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累计达到195家,境内外上市挂牌公司累计达到100家。到2022年底,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累计达到200家,境内外上市挂牌公司累计达到110家。
(九)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依托国际港务区、空港新城、高新区、经开区,围绕智慧物流服务,国际物流、国际货代,专业报关报检服务机构,网络货运(无车承运人),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物流大数据中心,大宗商品贸易结算、交割、分拨中心,国内外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外贸企业,电子加工贸易企业,航空冷链、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企业区域结算平台等总部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围绕世界500强企业结算配送中心、外资企业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产业园等业态招商;依托智巢产业园、陕航环试等园区和骨干企业,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检验检测综合服务平台,招引国内外重点检验检测企业,集聚发展环境检测、医学检测、材料检测、工程检测、商品检测等,构建检测门类齐全、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的“一带一路”检验检测基地。到2021年,全市累计引进8家国内外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累计引进培育25家4A级以上物流企业,陆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万标箱,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800亿元。到2022年,全市累计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累计引进培育45家4A级以上物流企业,陆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4万标箱,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500亿元。
(十)研发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依托高新区、经开区、航天基地、航空基地,重点围绕第三代半导体、商业航天、软件服务外包、服务型制造、工程应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以及电商直播等重大前沿产业,加快招引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打造多维、立体、融合、市场化发展的研发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生态链。到2021年底,引进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互联网百强榜单、独角兽百强榜单企业15家。到2022年底,引进1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引进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互联网百强榜单、独角兽百强榜单企业30家。
(十一)会议会展产业。依托国际港务区、空港新城、浐灞生态区,重点引进汉诺威国际展览、法兰克福国际展览、米兰国际展览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组展商、展览专业服务机构设立地区总部和办事机构;与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合作,引进一批国内外重大会展项目;支持国际会展机构或境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在办展办会。到2021年底,全市累计举办各类展会400场,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5家。到2022年底,累计举办各类展会800场,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10家。
(十二)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曲江新区,围绕电子竞技、数字创意、文化投资运营、网络新媒体、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发行放映、电子商务、康养、会议展览服务、文化传播等领域,重点围绕“文旅+新兴业态”,引进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兴旅游项目,引进创意设计、传媒影视、动漫游戏、信息服务、会展、电子竞技等附加值高、创造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企业,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全国文化产业30强等文化旅游企业。到2021年底,引进1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5家。到2022年底,引进2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0家。
三、工作要求
(一)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主导产业引领、核心企业带动、本地企业配套、产业生态支撑为方向,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实施强链、育链、聚链、优链、延链招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行业研究院、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大力引进技术、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军工、电子信息等优势创新领域,加强产学研对接,支持科研院所“转制建企”、科技人员“创业办企”、科技成果“转化到企”。
(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以商引商,以陕汽为例,探索政企合作招商的“三交一化”模式(交主体、交土地、交政策,市场化),以订单引配套、以市场换项目。探索招商引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程序合规的市场化招商和代理招商工作体系。依托特色产业园开展产业招商,实施“一园一策”,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有效运用产业链全景图、产业链招商路径图、重点产业引进指导目录、招商引资项目库和招商云平台等招商工具。
(三)加强项目谋划和活动策划。各产业工作专班牵头部门分别负责包装策划和征集本产业的重大招商项目,整合楼宇、厂房、闲置土地等资源,强优势、补短板、盘存量、促项目整合。加快推进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按照有策划、有洽谈、有落地、有进资“四有”要求,开展多层次的产业招商活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结合自身主导产业举办针对性强的活动,各园区、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活动,实现“年年有峰会、季季有签约、月月有推介、周周有座谈、日日有互动”。
(四)建立招商方向动态调整机制。阶段性地对产业精准招商工作进行回顾,对招商引资在谈项目按照“亩均效益”原则进行评估,加强产业精准招商前瞻性分析研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项目市场信息反馈情况,动态调整重点招商领域、目标招引企业及包装策划项目,发布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引进指导目录,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招商活动。
四、工作保障
(一)完善产业招商机制。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行动计划、一套扶持政策、一批承接平台、一系列招商渠道的“1+5”产业招商机制。融合招商部门与产业部门力量,围绕产业建立企业名录库、人才库、资本库、项目库等,与产业、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形成良好互动。
(二)深化产业招商政策。全面系统梳理并完善产业发展相关财政、税收、科技、教育、土地、金融、投资、物流、人才等支持政策和水、电、气等要素保障政策。鼓励各行业主管部门制订旨在解决本产业共性问题和行业痛点的精准政策。
(三)优化产业招商考核。对各产业工作专班及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精准招商工作,建立督查机制,按季度公开排名、张榜公布。建立以产业招商为主线的考核体系,提高对符合产业规划的招商项目、投资服务、招商活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指标比重,加大重大产业项目考核权重的激励,优化目标考核。针对产业链招商项目,建立强链、补链项目评价标准,纳入目标考核。
附件:重点产业精准招商路径图
附件
重点产业精准招商路径图
序号 |
产业 |
现有产业规模 (总产值/总收入 /增加值) |
全市产业 招商目标 |
细分产业链 或产业集群 情况 |
重点招商领域 |
目标招引 企业(项目) |
重点区域 |
龙头企业情况 |
载体平台 |
2020年已包装待推进项目 |
2020年已签约待落地项目 |
1 |
电子信息 |
2019年,全市以半导体、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23.83亿元。 |
到2021年底,引进1个10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到2022年底,引进2个10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4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
1.集成电路产业链; 2.智能终端产业链。 |
1.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加快招引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 2.智能终端产业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终端厂商,发展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显示屏等智能终端,形成“终端设计+部件配套+整机制造+终端应用”产业体系。 |
华为、紫光国芯、长禾半导体技术;比亚迪电子、清华同方、浪潮集团、中科曙光、创维、TCL。 |
高新区 |
1.三星、美光; 2.紫光国芯; 3.华为、中软; 4.中兴; 5.比亚迪智能 终端。 |
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3.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4.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5.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6.长安通信产业园; 7.软件新城; 8.草堂科技产业基地; 9.集贤园。 |
中科芯集成电路公司研发中心和封测中心项目。 |
4个项目,总投资3.29亿元。 1.华为鲲鹏服务器产业园项目,投资额2亿元; 2.紫光国芯DRAM模组测试线项目,投资额4000万元; 3.长禾功率半导体实验室项目,投资额2860万元; 4.莫贝克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存储晶圆封装生产线项目,投资额6000万元。 |
西咸新区 |
软通动力 |
1.西咸信息产业园; 2.沣东科创智慧园; 3.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产业基地。 |
信息终端制造项目、数据中心项目、MEMS传感器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等7个项目。 |
|
|||||||
2 |
汽车 |
2019年地区实现汽车工业产值1295.51亿元。 |
到2021年底,引进2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到2022年底,引进5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
1.乘用车产业链; 2.商用车产业链;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1.以百万辆汽车产能为目标,吸引国内外整车企业落户,扩大整车产能规模; 2.围绕陕汽商用车和吉利乘用车,以零部件产业聚集为目标,提升本地化配套率; 3.以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为目标,吸引汽车电子、关键核心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等项目落户。 |
北汽集团、戴姆勒公司、立讯有限公司、华为智能网联相关项目、宝能汽车相关项目。 |
经开区 |
1.陕汽重卡整车生产项目; 2.吉利乘用车整车项目; 3.中集陕汽专用车生产项目。 |
1.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区; 2.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3.陕汽商用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 4.经开区创新工业园; 5.泾渭中小工业园。 |
1.经开区汽车产业园项目; 2.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 3.经开区汽车科技创新平台项目; 4.经开区动力电池产业园项目。 |
2个项目,总投资150.71亿元: 1.陕汽控股与政府共建商用汽车产业集群合作框架协议,一期建设陕汽控股管理总部和研发中心、新能源整车热系统、汽车制动系统、商用汽车离合器等10个项目,投资额47.71亿元; 2.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园与动力电池产业园项目,投资额103亿元。 |
高新区 |
1.比亚迪; 2.华为智能网联汽车; 3.开沃。 |
1.草堂基地; 2.软件园; 3.高新区内汽车产业集聚地及软件产业集聚地。 |
|
|
|||||||
西咸新区 |
1.宝能汽车; 2.新恒业燃料电池; 3.秦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
1.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2.泾阳县工业密集区; 3.渭城区新兴产业园。 |
动力电池生产线、陕西秦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泾河新城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园等5个项目。 |
恒大新能源陕西汽车生产基地项目。 |
|||||||
3 |
航空航天 |
总产值126亿元。 |
到2021年底,引进1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到2022年底,引进1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
1.整机研发制造产业链; 2.航电/机载设备研发制造产业链; 3.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链; 4.航空维修培训产业链; 5.无人机产业链; 6.通航产业链; 7.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链; 8.卫星及应用产业链。 |
1.围绕航空加工、制造、航空研发检测、C919飞机生产进行针对性招商; 2.招引大型飞机上下游零部件配套、关键部件研发生产、飞控与航电系统等领域的项目; 3.招引一批商业航天创业企业,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4.建设银河航天卫星制造产业园、星际荣耀火箭研发设计中心,构建航天产业生态。 |
中航工业集团下属企业、中国航发集团下属企业、中国商飞、美国GE公司、法国赛峰集团空客等国内外大型航空企业及国内飞机制造领域配套企业;时空道宇、航天驭星。 |
经开区 |
西航莱特 |
出口加工区A区。 |
航空制造及研发类企业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
航空零部件生产销售维修项目,投资额3000万元。 |
航天基地 |
1.航天六院; 2.航天五院分院; 3.航天九院16所; 4.中国兵器北方通用电子集团; 5.中煤航测遥感局; 6.通航产业园。 |
1.陕西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 2.丝路慧谷; 3.空天小镇。 |
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商业航天产业谷项目、航天基地卫星导航及位置服务产业项目等6个项目。 |
中科天塔航天云立方项目,投资额1.1亿元。 |
|||||||
航空基地 |
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公司 |
1.航空基地先进制造中心; 2.航空基地表面处理园; 3.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 4.蓝田航空产业园。 |
“苍雀”高隐身大机动固定翼无人机、航空先进制造业中心(一期)项目、航空基地表面处理中心项目等10个项目。 |
三角防务先进航空零部件智能互联制造基地项目、航空产业加工制造基地项目、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等8个项目,总投资24.5亿元。 |
|||||||
4 |
高端 装备制造 |
总产值716.87亿元。 |
到2021年底,引进1个10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到2022年底,引进3个10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
1.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中低压输变电设备、光伏风电核电等电力装备产业链; 2.能量转换设备、压缩机等通用装备产业链; 3.盾构机、铺路设备、矿山设备、燃气轮机、油气输送等专用装备产业链; 4.整车装备、关键配套体系、检修运维等轨道交通产业链。 |
围绕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无人机、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电气装备、新能源环保装备、能源加工装备等领域,打造产业集群、形成高端制造产业聚集区,加快招引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 |
中车集团、中航工业、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通号、ABB、道通科技、江丰电子、中电科、上海永旭通讯。 |
经开区 |
1.西门子; 2.阿尔斯通; 3.日立永济; 4.ABB; 5.中交集团; 6.中节能; 7.中国中铁; 8.中钢集团; 9.陕煤重装; 10.西电。 |
1.中欧产业园; 2.新能源环保装备产业园。 |
1.中欧产业园项目; 2.新能源环保装备产业园项目; 3.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 4.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园(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配套中心)。 |
|
西咸新区 |
1.三一重工; 2.同力重工; 3.法士特; 4.玉沣智能制造中心; 5.中车长客。 |
1.沣东新城建章路工业园; 2.泾阳县工业集中区; 3.渭城区新兴产业园。 |
1.精密仪器制造项目; 2.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
中车长客西北总部项目,投资额15亿元。 |
|||||||
高新区 |
1.中石油测井; 2.炬光科技; 3.陕鼓。 |
高新区装备制造企业 |
中安产业投资集团智能制造供应链与工业服务产业园项目。 |
4个项目,总投资163.25亿元。 1.佳士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投资额2.25亿元; 2.荣民集团新型合金材料产品生产基地项目,投资额100亿元; 3.中电科国家北斗产业创新中心项目,投资额56亿元; 4.中国邮电器材集团西北区域中心项目,投资额5亿元。 |
|||||||
临潼渭北 现代工业新城 |
1.依必安派特风机; 2.伊斯灵华泰汽车座椅。 |
1.双创科技产业园; 2.渭北智能制造产业园。 |
1.零部件等新型通用设备制造产业园; 2.现代食品产业园。 |
恒盛实业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瑞缘春天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康复中心等9个项目,总投资8.45亿元。 |
|||||||
5 |
新材料 新能源 制造 |
2019年产值637亿元。 |
到2021年底,引进1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到2022年底,引进3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
1.金属合金材料产业链; 2.高分子材料产业链; 3.光伏产业链; 4.风能产业链。 |
1.稀有金属材料:重点围绕钛合金和高温合金、超导线材及磁体等产品,加快招引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 2.高分子材料:加快引进精细化工品、专用化学品、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企业,完善聚烯烃等领域产业配套; 3.光伏产业:加强上游原材料及下游储能装备等配套企业的招引,完善光伏产业配套; 4.风能产业:引进风电总装龙头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 |
陕钢集团、西北有色、延长集团、隆基股份、吉利集团、国轩高科等企业新投资项目。 |
经开区 |
1.西北有色; 2.西部钛业; 3.西部超导; 4.西部材料; 5.延长新材料; 6.隆基乐叶光伏; 7.中车永电捷力风能。 |
1.西北有色院稀有材料产业园; 2.延长石油新材料科技产业园; 3.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4.新能源环保装备产业园。 |
1.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园项目; 2.延长石油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 |
2个项目,总投资8.05亿元。 1.先进催化材料与技术创新中心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投资额3.2亿元; 2.西部钛业钛合金技改项目,投资额4.85亿元。 |
航天基地 |
1.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2.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航天基地公用服务产业园 |
隆基绿能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尧柏集团建筑材料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等6个项目。 |
隆基绿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投资额70.11亿元。 |
|||||||
西咸新区 |
1.伟星新型建材; 2.航沣新材料。 |
|
1.新能源供能技术设备制造项目; 2.沣西新城沣润区综合能源供应中心项目。 |
秦汉新城绿垚烯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烯碳复合动力锂电池建设项目,投资额20亿元。 |
|||||||
6 |
生物医药 |
总产值239亿元。 |
到2021年底,引进2个5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到2022年底,引进1个5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5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
1.中(成)药产业链; 2.化学、生物药产业链; 3.医疗器械制造产业链。 |
重点围绕生物药、中药、化药、医疗器械、CMO、CRO、CDMO等领域,加快招引相关企业和项目,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基地,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空间布局、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产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
陕药集团、华大基因、阿斯利康、药明康德、复星医药、南京传奇、威高集团。 |
高新区 |
1.嘉禾生物; 2.强生制药; 3.新通制药; 4.力邦制药; 5.清华德人幸福制药; 6.康拓医疗。 |
1.草堂基地; 2.集贤园; 3.创业园; 4.城市客厅。 |
|
陕药集团“陕西生物医药园”项目、幸福制药产业园项目、天宇制药“微创硬化治疗系列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等15个项目,总投资139.5亿元。 |
西咸新区 |
1.梅里众诚; 2.佰美基因。 |
1.沣东新城工业集中区; 2.空港新城制造业产业集中区。 |
1.医药研发中心; 2.医药销售中心; 3.沣西新城大秦生物基因培育基地项目。 |
强森互联网医院项目,投资额10亿元。 |
|||||||
7 |
五大新兴 产业 |
人工智能产业总产值120.98亿元。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总营业收入18.92亿元。机器人产业总营业收入55.19亿元。 |
到2021年底,引进2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到2022年底,引进1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
1.人工智能; 2.5G技术; 3.增材制造(3D打印); 4.机器人; 5.大数据与云计算。 |
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研发及产品制造、5G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3D打印、机器人等产品,加快招引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工业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3D打印、AI研发、齿轮组件、减速器等产业。 |
西门子、中科创达、联影科技、阿里菜鸟、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科沃斯科技有限公司、大族激光有限公司。 |
高新区 |
1.中科华芯; 2.中兴; 3.比亚迪; 4.华为; 5.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 6.科大讯飞; 7.大唐电信有限公司; 8.乾润技术有限公司; 9.西古光通信有限公司; 10.威世半导体()有限公司; 11.芯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2.陕西亚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3.信泰电子()有限公司; 14.金百泽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15.力成半导体()有限公司; 16.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7.富士达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18.长河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19.陕西瑞达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21.英特尔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2.诺贝特。 |
1.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2.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
1.统信软件研发中心项目; 2.商汤西部研发中心项目。 |
西门子工业4.0丝路创新中心、哈工大机器人项目、阿里菜鸟项目等5个项目,总投资54.8亿元。 |
7 |
五大新兴 产业 |
人工智能产业总产值120.98亿元。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总营业收入18.92亿元。机器人产业总营业收入55.19亿元。 |
到2021年底,引进2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到2022年底,引进1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 |
1.人工智能; 2.5G技术; 3.增材制造(3D打印); 4.机器人; 5.大数据与云计算。 |
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研发及产品制造、5G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3D打印、机器人等产品,加快招引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工业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3D打印、AI研发、齿轮组件、减速器等产业。 |
西门子、中科创达、联影科技、阿里菜鸟、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科沃斯科技有限公司、大族激光有限公司。 |
经开区 |
1.上海沃迪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3.赛隆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4.世纪互联()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有限公司; 5.大医集团; 6.天行健; 7.龙腾半导体有限公司; 8.华天科技()有限公司; 9.安森智能仪器。 |
1.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 2.普盛机器人产业基地。 |
1.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 2.硬科技产业园项目。 |
|
航天基地 |
1.京东; 2.华为; 3.滴滴; 4.腾讯; 5.拾音科技公司; 6.新石器; 7.翼展医疗; 8.和硕物流; 9.普天中圆信 息技术有限公司; 10.航天16所。 |
1.华为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京东数字经济示范产业园; 3.新经济产业集中区。 |
航天基地泛太空超算中心、AI网络研究中心项目、5G智慧产业园区等7个项目。 |
尧柏航天基地智能产业园项目,投资额3.5亿元。 |
|||||||
西咸新区 |
1.寒武纪; 2.陕西源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1.沣东科统区; 2.翱翔小镇。 |
人工智能研发中心项目、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西咸(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产业园等10个项目。 |
2个项目,总投资16亿元。 1.中国移动陕西数据中心二期项目,投资额8亿元; 2.中国电信陕西数据中心二期项目,投资额8亿元。 |
|||||||
8 |
现代金融 |
2019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998.91亿元。 |
1.到2021年底,全市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累计达到195家;到2022年底,全市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累计达到200家。 2.到2021年底,全市境内外上市挂牌公司累计达到100家;到2022年底,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10家。 |
1.银行业; 2.证券业; 3.保险业; 4.信托、租赁、资管等多元金融业。 |
加大法人金融机构新设力度,大力引进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 |
人行数据中心、邮储银行研发中心、工行软件开发中心、北方数据运营中心、交通银行软件中心分中心。 |
高新区 浐灞生态区 西咸新区 经开区 曲江新区 国际港务区 |
1.银行; 2.长安银行; 3.秦农银行; 4.西部证券; 5.永安保险; 6.陕国投; 7.西部信托; 8.朱雀基金; 9.比亚迪汽车金融。 |
1.高新区金融核心区; 2.浐灞金融商务区; 3.西咸新区金融集聚拓展区; 4.灞柳基金小镇。 |
1.大新中心中央CBD金融示范区项目; 2.浐灞金融商务区项目。 |
2个项目: 1.高新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战略合作项目; 2.经开区陕西财控融资租赁商业保理项目,投资额2.5亿元。 |
9 |
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 |
2019年1月—11月,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生产总值506.56亿元。 |
1.到2021年底,全市累计引进8家国内外知名的航空货运、国际货代、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企业;到2022年底,全市累计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的航空货运、国际货代、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企业; 2.到2021年,全市累计引进培育4A级以上物流企业25家;到2022年,全市累计引进培育4A级以上物流企业45家; 3.到2021年底,陆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万标箱;到2022年达到24万标箱; 4.到2021年底,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800亿元;到2022年底,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500亿元。 |
1.物流; 2.检验检测。 |
物流: 1.智慧物流服务; 2.国际物流、国际货代; 3.专业报关报检服务机构; 4.网络货运(无车承运人); 5.供应链管理; 6.供应链金融服务; 7.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8.物流大数据中心; 9.大宗商品贸易结算、交割、分拨中心; 10.国内外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外贸企业; 11.电子加工贸易企业; 12.航空冷链、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企业区域结算平台等总部类企业; 13.重点围绕世界500强企业结算配送中心、外资企业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产业园等业态招商; 检验检测: 依托智巢产业园、陕航环试等园区和骨干企业,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检验检测综合服务平台,招引国内外重点检验检测企业,集聚发展环境检测、医学检测、材料检测、工程检测、商品检测等,构建检测门类齐全、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的“一带一路”检验检测基地。 |
现代物流有关行业百强企业区域结算平台;马士基、中远海运;货拉拉、满帮;深圳前海综合信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华显光电、联合创新、伦丰电子、创启科技;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丰树集团、京东、国药物流;SGS、青岛斯坦德。 |
国际港务区 |
1.京东亚洲一号智慧物流园; 2.国药控股、陕药派昂西北现代医药物流; 3.网络货运企业(中港智慧物流、陕西卡一车物流科技、陕西陆运帮网络科技公司等); 4.国际多式联运企业(陆港多式联运公司、中外运物流、自贸港建设运营公司等); 5.中国邮政邮件处理中心; 6.苏宁西北电商基地; 7.国美西北运营中心。 |
1.新筑综合物流中心; 2.综合保税区; 3.传化丝路公路港; 4.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 5.陆港大厦、保税大厦、港航大厦、新丝路电商产业园等。 |
“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长安号”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陕西供应链金融产业聚集区等9个项目。 |
浙商中拓西北总部项目、深圳前海综合信丰供应链项目、巨麦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基地等6个项目,总投资22.65亿元。 |
9 |
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 |
2019年1月—11月,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生产总值506.56亿元。 |
1.到2021年底,全市累计引进8家国内外知名的航空货运、国际货代、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企业;到2022年底,全市累计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的航空货运、国际货代、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企业; 2.到2021年,全市累计引进培育4A级以上物流企业25家;到2022年,全市累计引进培育4A级以上物流企业45家; 3.到2021年底,陆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万标箱;到2022年达到24万标箱; 4.到2021年底,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800亿元;到2022年底,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500亿元。 |
1.物流; 2.检验检测。 |
物流: 1.智慧物流服务; 2.国际物流、国际货代; 3.专业报关报检服务机构; 4.网络货运(无车承运人); 5.供应链管理; 6.供应链金融服务; 7.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8.物流大数据中心; 9.大宗商品贸易结算、交割、分拨中心; 10.国内外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外贸企业; 11.电子加工贸易企业; 12.航空冷链、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企业区域结算平台等总部类企业; 13.重点围绕世界500强企业结算配送中心、外资企业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产业园等业态招商; 检验检测: 依托智巢产业园、陕航环试等园区和骨干企业,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检验检测综合服务平台,招引国内外重点检验检测企业,集聚发展环境检测、医学检测、材料检测、工程检测、商品检测等,构建检测门类齐全、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的“一带一路”检验检测基地。 |
现代物流有关行业百强企业区域结算平台;马士基、中远海运;货拉拉、满帮;深圳前海综合信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华显光电、联合创新、伦丰电子、创启科技;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丰树集团、京东、国药物流;SGS、青岛斯坦德。 |
空港新城 |
1.普洛斯仓储; 2.陕西圆通速递有限公司; 3.融亦申通快递有限公司; 4.西部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 |
1.国际快件产业园; 2.综保区。 |
1.西咸空港冰鲜分拨中心; 2.陕西空港生鲜贸易交易中心; 3.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产业园。 |
|
高新区 |
1.西谷微电子; 2.西测检测。 |
1.物流大数据信息流平台; 2.新零售运营支撑平台; 3.西北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示范基地; 4.电商订单生产中心; 5.西北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基地; 6.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 |
1.新加坡丰树物流产业园项目; 2.巴夫洛物流产业园项目。 |
3个项目,总投资16.45亿元。 1.签订阿里巴巴中国智能骨干网核心节点项目意向协议,投资额8亿元; 2.中国智能骨干网高新区核心节点项目,投资额8亿元; 3.核辐射监测和核电特殊振动监测产业基地项目,投资额4500万元。 |
|||||||
经开区 |
1.唯品会西北总部及仓储运营中心、德邦物流西北总部及物流中心; 2.嘉民物流园区、亿达智慧冷链产业园、雨润物流配送产业园、普洛斯经开物流园; 3.中国邮政速递转运中心、招商物流产业园; 4.金域医学检验、天博医学检验、天隆科技; 5.中测检验、国华测控; 6.省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7.陕航环境检测、众信环境检测。 |
1.经开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 2.高铁新城检验检测产业园。 |
1.经开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 2.检验检测产业园项目。 |
3个项目,总投资6亿元。 1.病毒细胞保存灭活系统项目框架合作协议,投资额5000万元; 2.智慧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投资额3.5亿元; 3.扬子江药业集团西北总部及物流中心项目,投资额2亿元。 |
|||||||
10 |
研发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 |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 |
到2021年底,引进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互联网百强榜单、独角兽百强榜单企业15家。 到2022年底,引进1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引进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互联网百强榜单、独角兽百强榜单企业30家。 |
1.研发设计; 2.软件和信息服务。 |
重点围绕第三代半导体、商业航天、软件服务外包、服务型制造、工程应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以及电商直播等重大前沿产业,加快招引相关配套企业和项目。打造多维、立体、融合、市场化发展的研发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生态链。 |
华勤丝路总部;鲲鹏芯片的计算机硬件生产制造项目;英国Micro Focus软件测试服务平台;苏宁集团;新疆施工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IBM;软通动力。 |
高新区 |
1.华为; 2.中软国际; 3.紫光国芯; 4.紫光展锐; 5.陕鼓; 6.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8.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9.诺瓦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10.吉客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1.网络电商直播平台项目; 2.华为产业链配套企业; 3.跨境电商出海产业园。 |
1.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签约仪式策划13个签约项目; 2.“月光经济”系列项目; 3.电商网络直播系列项目。 |
华勤研发中心项目、西门子工业4.0丝路创新中心项目、国家北斗产业创新中心项目等10个项目,总投资193.4亿元。 |
经开区 |
1.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2.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陕西天行健车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苏宁智慧零售丝路总部; 2.金正创新研发中心。 |
1.苏宁智慧新零售中心项目; 2.金正创新研发中心打造中国领先工程服务综合平台项目。 |
苏宁智慧零售丝路总部及苏宁广场项目,投资额约100亿元。 |
|||||||
航天基地 |
1.航天六院; 2.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六研究所。 |
1.华为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京东数字经济示范产业园。 |
大数据、云计算硬件设备研发与制造项目、AI网络研究中心项目、商砼之家恒盛信息科技及研发总部项目等7个项目。 |
|
|||||||
航空基地 |
1.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公司; 2.试飞院。 |
|
|
|
|||||||
11 |
会议会展 |
|
到2021年底,全市累计举办各类展会400场,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5家。 到2022年底,全市累计举办各类展会800场,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10家。 |
1.会议; 2.展览。 |
引进汉诺威国际展览、法兰克福国际展览、米兰国际展览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组展商、展览专业服务机构设立地区总部和办事机构;与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合作,引进一批国内外重大会展项目;支持国际会展机构或境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在办展办会。 |
汉诺威展览公司;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公司;纽伦堡会展有限公司;科隆国际展览公司;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英富曼会展集团;斯图加特展览公司;芝加哥展览公司;中国科创路演。 |
国际港务区 |
1.华南城; 2.国际陆港文化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3.陕西国广会议展览有限公司。 |
1.华南城; 2.丝绸之路经济带·港国际采购中心; 3.陕西自贸区澜博LENPO跨境购物中心; 4.绿地丝路全球贸易港; 5.“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心。 |
1.绿地丝路全球贸易港; 2.港进口红酒交易基地; 3.Ulife、洋货码头以及长安号回程商品展示; 4.“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心。 |
|
空港新城 |
|
空港新城文化会展及城市生活功能区。 |
空港国际会展综合体。 |
空港国际会展综合体,投资额44.5亿元。 |
|||||||
浐灞生态区 |
1.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及国际会议中心。 2.丝路会展产业孵化园。 3.欧亚经济论坛、携程世界文旅大会等会展项目。 |
1.会展产业孵化园及与高校、社会团体、企业等组织共同设立的会展研究机构或人才培训基地; 2.欧亚经济论坛; 3.国际会展中心。 |
国际会展城、丝路会展产业孵化园。 |
会展产业孵化园项目。 |
|||||||
12 |
文化旅游 |
|
到2021年底,引进1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5家。 到2022年底,引进2个3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0家。 |
1.电子竞技; 2.数字创意产业; 3.文化投资运营、网络新媒体、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发行放映; 4.电子商务; 5.康养; 6.会议展览服务; 7.文化传播。 |
围绕文旅+新兴业态。重点引进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兴旅游项目。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全国文化产业30强等文化旅游企业。引进创意设计、传媒影视、动漫游戏、信息服务、会展、电子竞技等附加值高、创造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企业。 |
世茂集团;太古地产;九龙仓集团;香格里拉集团;中大国际;佳兆业集团;恒大集团;中交建集团;中信集团;苏宁集团;字节跳动;时代拓灵;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集团;开元旅业;祥源控股;腾讯;网易;和平精英PTS赛事制作中心;和平精英职业。 |
曲江新区 |
1.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华商集团; 5.量子体育管理有限公司; 6.英雄互娱。 |
1.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 2.大西互联网产业园; 3.曲江创意谷; 4.曲江创客大街; 5.中央文化商务区; 6.369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 7.华商传媒文化产业园; 8.浙文创新势力创意中心; 9.大西科普文化产业园; 10.北极星数字文化产业园; 11.美霖影视科技创业园; 12.北大科技园; 13.华商传媒文化产业园。 |
文化CBD、曲江电竞产业园、渼陂童话、渼陂漫岛等26个项目。 |
万象天地项目、康莱德酒店项目等9个项目,总投资23.85亿元。 |